在全球化浪潮下,IB课程(国际文凭课程)凭借其严谨的学术标准、跨学科的教学理念和培养“世界公民”的使命,成为全球超100个国家、4000余所学校认可的黄金教育体系。我们平常所说的IB,一般指高中阶段的教育,即为期两年的IBDP,本文将带大家系统了解IB课程DP阶段的课程体系。

一、DP阶段:六大学科组+三大核心的深度整合
1. 六大学科组:文理兼修的学术框架
学生需从以下领域各选一门课程,确保知识体系的全面性:
语言与文学:母语或文学研究(如中文文学HL)。
语言习得:外语学习(如法语SL)。
个人与社会:人文社科(如经济学HL、心理学SL)。
科学:实验科学(如生物HL、环境系统SL)。
数学:分析与方法(HL/SL)或应用与解释(HL/SL)。
艺术:视觉艺术、音乐或戏剧(可替换为其他学科组课程)。
2. 三大核心:超越学科的素养培养
知识论(TOK):
通过哲学思辨探讨“知识的本质”,学生需完成一篇1200-1600单词的论文(如“科学知识是否客观?”)和10分钟口头展示。评分结合论文(40分)与口试(20分),等级分为A-E,直接影响文凭授予。
拓展论文(EE):
独立撰写近4000字的学术研究论文,选题需与六门学科相关(如“人工智能对医疗诊断的影响”)。EE评分与TOK组合决定核心课程奖分(最高3分),未通过者将失去IB文凭资格。
创造、行动与服务(CAS):
学生需每周投入至少3小时参与创意活动(如摄影社)、体育运动(如校队训练)和社区服务(如孤儿院志愿教学),并记录反思日志。CAS无分数,但需完成规定时长并获得教师签署意见。
以上就是对IB课程体系的相关介绍,IB课程体系以其“全人教育”理念,不仅为学生提供通往世界名校的学术跳板,更赋予他们应对复杂世界的终身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