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,随着国际文凭组织(IBO)正式公布2030年课程改革方案,全球超过150个国家的IB学生将面临一场“系统性教育升级”。此次改革不仅涉及课程结构的颠覆性调整,更在评估方式、核心能力培养上提出全新要求。下面就为学生和家长具体解析一下IB课程的改革关键点。

1. 课程结构:从“6门必修”到“4门主课+变革领导力项目”
改革亮点:
学生仅需修读4门必修课(3门HL+1门SL),但需满足以下规则:至少1门语言文学或语言习得科目;至少1门科学或数学科目;同一科目组不超过2门课程(如不能同时选3门科学类课程)。
新增“变革领导力”项目,剩余2门SL课程被整合为一个300小时的跨学科项目,学生需从“可持续性、跨文化理解、和平建设”三大主题中自选议题,通过两年实践完成项目设计、案例研究、影响分析等任务。
2. 评估方式:从“纸笔考试”到“电子化+项目制”
改革亮点:
学生可在高二(11年级)提前完成部分SL课程考试,减轻高三负担,更早明确升学方向。
从2026年起,IB将逐步试点电子化考试,2030年实现全球覆盖。学校可自主选择纸笔或机考模式,确保公平性。
3. 核心课程:强化批判性思维与跨学科实践
改革亮点:
EE(拓展论文)、TOK(知识理论)、CAS(创意、行动、服务)这三大核心课程将继续保留,并进一步优化升级,以更贴合大学及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要求——包括批判性思维、独立研究与人文关怀。这也是IB区别于A-Level、AP等课程体系的重要特色。
以上就是对此次IB课程改革关键点的相关介绍,家长需理性看待改革试点进程,结合学校资源与孩子兴趣,制定灵活的学习规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