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
小程序二维码
小程序
收藏本站    联系我们 | 推广服务 | 商务合作
微信咨询

预约参观学校

欢迎来我校参观,请留下您的信息,提前预约!

男孩 女孩

常见问答ASK

我要提问

艾瑞德国际学校

       艾瑞德国际学校创建于2011年,位于郑州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椿路北段。办学理念先进,办学设施现代化,配备优质师资。该校正在全力建构“中国首家儿童自然生长保护基地”,是民办教育中具有鲜明办学教育思想的代表,是郑州教育名片。

  学校有绿茵跑道、四季恒温游泳池、藏书达10万多册以上的读书广场、报告厅、现代化多媒体教室、300多亩等的教学特色品牌阵地——艾瑞德生态教育农场,这也是河南省首家拥有独立教育农场的学校。
  教育理念
  艾瑞德,不仅仅是一所学校,还是一个个故事发生的地方,是一个个生命绽放的地方,是一处处人生剧本谱写的地方,是中国学校中“教育约会自然”的儿童自然生长的栖息地。
  理念: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,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。
  校训:启蒙、博学。
  校风:干净、有序、读书。
微信图片_20220122144634.jpg
  教学模式
  脱离小学传统教学模式,瞄准的已不是考试,应试等,更多的是培养人,视野格局往往是国际化的;从收费上也远超于公立名校的国际班,国际班最大的特色是不同于公立班额七八十人,实行小班制,多数控制在40人左右;英语课时增加。正课语数用的是人教版教材,英语和公办学校不一样,注重孩子天性释放,自然生长,教育理念和国外接轨,要是有初高中,是很不错的选择。但实际上小学毕业后要参与划片或择校小升初,又回归到现实中,应试教育还是逃不掉! 
 
  教学特色
  学校实行3+1教师模式和8的倍数班额,3+1教师模式是语文、数学和生长指导+全校中外英语老师合作履教的国际先进模式,8的倍数班额是指小学每班32人。
  学校另开设科学人文类、文化艺术类、体育健身类、社会生活类拓展型课程36门,并有56个学生课社团,如“艾之声”合唱团、故事大讲堂、儿童剧社、琴韵古筝社团、小提琴社团、舞蹈、茶艺、书法、跆拳道、足球、太极等社团。
  (一)自然生长课堂:
  自然生长课堂五要素:基于关系的相遇与对话,基于自主的探索与发现,基于合作的互动与体验,基于理解的分享与表达,基于发展的激励与评价。课堂学习新样态,让学习真实地发生。为全面实现儿童的自然生长的发展奠基蓄能。
  (二)课程体系构造:
  学校面向未来构建九大课程体系:田园课程、劳动课程、家政课程、研学课程、主题课程、拓展课程、国际课程、故事课程和家长课程,丰富的课程是孩子成长的跑道。
  感天地人事、育生命自觉,艾瑞德300亩的田园校区,打造有体系、可操作、实践性强的“田园课程”,将校园、田园、家园和社园“四园”联动,推动德智体美劳“五育”融合。在2018年9月,艾瑞德国际学校田园课程“二十四节气--田园课程”经过层层选拔,参加了珠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,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。
  研学课程,全面勾勒出一至六年级的旅行半径。“以天地为课堂,引山水入胸膛”,用成长的足迹,书写行走的故事,观世界才能拥有世界观。
  主题课程,打破学科边界,以问题导向、项目驱动,设计不同主题活动,在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,合作学习。“种过一亩地,写过一本书”将是每一个年级的“必修课”。让孩子们在一年级“露过一次营”、在二年级“穿过一条谷”、在三年级“经过一种爱”、在四年级“访过一座城”、在五年级“趟过一条河”、在六年级“翻过一座山”。这将成为艾瑞德学生六年小学生活的独特经历:山川河流、日月星辰、春夏秋冬尽在其中,融入心中。
  融科学人文类、文化艺术类、体育健身类、社会生活类为一体的56门拓展课程,学生可以自主选课,走班上课,发展兴趣,发挥优势。
  国际课程包括:国际研学、国际项目、国际赛事。为孩子们搭建更多的平台接触到多元的课程体验,并获得国际课程认证,同时也在课程中感知文化差异。国际研学课程会通过甄选“瑞德大使”作为交换生插班到国外优秀的小学进行学习。
  每周一国旗下,李建华校长都会为全校的师生讲一个故事,慢慢形成了有体系、有主题的“故事课程”。让师生们在故事中感悟人生、遇见真理。
  (三)评价激励发展:
  艾瑞德国际学校尝试使用学分制为每一位孩子搭建成长平台,提升每一位孩子的综合素养。如:积分兑换瑞德币,在瑞德银行购买相应的物品。每学期各年级也会根据主题设素养测评活动,组织的每一个环节都由学生主导,家长参与评价,所以,孩子们过程中的经历就成为学习的一部分,评价的一部分。
  师资力量
  艾瑞德国际学校始终秉持自然生长教育理念,聘请北京知名教育专家包祥先生为总督学,聚集了一大批省内外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、极强的创新意识、丰富的教学经验、严谨带班风格的中青年教师,组成优秀的教师团队,且全体教师均具有本科学历,20%具有研究生学历。
  两年来,越来越多的老师,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,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,立足课堂,深耕细作。更可贵的是,全校200多名老师,已有90%的老师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,近百篇文章在《人民教育》《中国德育》《中国教育报》《中国教师报》《江苏教育》等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