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短几天日本游下来,虽然只是匆匆忙忙走马观花逛了几个景点,却也深有感触,管中窥豹也能“吓”人一跳。在日本,你会很惊讶,在人口密度极大的车站、餐厅等公众场合,噪音很小,几乎听不到大嗓门。就连荒郊野外的公共厕所,那干净程度都堪比国内的五星级酒店。满大街几乎看不到垃圾。
短短几天日本游下来,虽然只是匆匆忙忙走马观花逛了几个景点,却也深有感触,管中窥豹也能“吓”人一跳。在日本,你会很惊讶,在人口密度极大的车站、餐厅等公众场合,噪音很小,几乎听不到大嗓门。就连荒郊野外的公共厕所,那干净程度都堪比国内的五星级酒店。满大街几乎看不到垃圾。
日本的交通
中国的习惯是靠右行驶,因此到了日本你会觉得很别扭,因为日本是一个靠左行驶的国家。就连乘扶梯也是左侧站立,留出右侧让人通行。这确实让我有些不大习惯。
还有一点不习惯,就是在北京街头步行时,躲车躲惯了,到了日本街头巷口,总是遇到车子等人。在日本,车辆左转就相当于咱们的右转,很多时候不用看信号灯。刚到日本时,走人行道过马路因怕被车子碰到,所以每看有车开过来我总会下意识地放缓速度让一让。但随后便发现,只要有人过马路,日本的车子肯定会在路口停住,直到最后一个行人过完,才会开车通过,绝不会跟行人抢行。不管这个路口有没有信号灯,或者用不用看信号灯。以前人们总说,北京管理不好是因为人多,可到了日本后,你就会发现,这样的借口是多么的荒谬可笑。
还有一点跟国内不同,就是日本的自行车道是划在便道上的,便道和机动车道之间都有护栏相隔。这样的设计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动车的路面通过率,恐怕对缓解交通拥堵是有一定作用的。但咱们作为自行车大国,由于自行车实在是太多了,照搬并不适用。
在古代遗风浓重的京都、奈良,地铁线路远不如东京纵横交错,因此交通出行很大一部分要借助公交车。在这里,每路公交车的站牌上都有精确的车辆到站时间表,前后差不了一两分钟。日本人是如何做到控制路面交通时间的?我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。
另外,在路口等红灯时,这里的公交车司机是会将车熄火的!眼下,北京正在呼吁人们“停车三分钟熄火”,然而就算遇到堵车的时候,主动熄火的司机也是少之又少。
日本的地铁
东京的地铁,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出口多,像新宿站,据说多达40个出口。反正进了新宿站,就像进了一座地下城市,里边店铺林立,乘客好像走过一条条街道。都说日本国土面积小,我看日本是在地下也建了一座城。不过,出口虽多,但各种路标总能让游客轻松找到要去的地儿。
第二个感觉,是东京地铁的精细化管理。东京地铁和北京不一样。东京同一条线路的地铁,分为特急、快车、普通(每站都停)等多种。每种列车的停靠车站数量不同。比如说,京王线的普通列车每站都停,全程要90分钟,但特急只需34分钟,快车只停几站,40多分钟能到。正因为列车种类不同,他们的车站才必须是单向行驶,速度快的车,也才能超过慢速车辆。
东京地铁的这种精细化管理,既是日本社会崇尚细致服务的体现,也使地铁交通高速运转。短途乘客坐普车,远途旅客坐特急,而且东京地铁非常准时,什么车几点到站都是规定好的,不会产生误差。
东京地铁没有安检。东京地铁在1995年发生过5500人受伤、12人死亡、14人终身残疾的毒气事件,但政府也没有实施什么安检措施。当然了,日本地铁不安检,除了对社会治安有信心外,客观条件也不允许。想想看吧,那么大的客流量,一个一个安检,这排队的队伍车站内就无法容纳,排队时间就更无法保证了。
此外,东京地铁很安静。由于东京的地铁线路非常发达,所以在东京的几天我们都是靠地铁出行。我发现日本地铁有一个特点,就是车长。车厢数量至少是中国一倍以上,也就是说每辆车的运载量至少是咱们的一倍以上,相应的站台从一端走到另一端也格外远。不像在北京,不等个三四趟,不拼个小命上不去车。据说,东京的人口交通与北京相当。我想,这与东京的地铁线路多、每趟车的运载量高是有很大关系的。
日本人在车厢内不讲电话、不吃东西、几乎不交谈,所以即便是这个人潮汹涌的周一早高峰,地铁站内和车厢里也异常安静。